還擊
排斥性和歧視性的法律和政策扼殺加拿大華人社區在加拿大社會發展,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的子女,他們被阻止加入許多行業,理由只是他們的種族。
二次大戰為華裔加拿大人帶來許多變化。中國在當時被視為太平洋戰區的戰爭盟友,而加拿大人也看到了華人的困苦。
對加拿大華人的態度開始出現變化。

1945年11月27日,來自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的華裔加拿大士兵,他們隸屬東南亞司令部(SEAC),等待送返加拿大第一歸國站(加拿大陸軍混合單位) ,英國Thursley 的Tweedsmuir營地。
在溫哥華市,華裔加拿大社區為戰爭籌得比其他任何社團更高的款項,而一些華裔男女縱使在加拿大沒有被認可為正式的公民,也自願加入軍隊,而他們許多是在這國家出生。
繼納粹黨迫害猶太人後,加拿大不能讓對華人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留存在政策上,因而需要改變政策。加拿大於 1947年頒布《公民法》,但仍需二十年之久才能改革政策,再次允許華裔獨立移民進入加拿大。
隨著解除對華人公民權的規定和限制,歷代華裔加拿大人都曾採用法律來保障自己,甚至不惜挑戰法律以恢復公民權利。華人已不願意再受到加拿大法律的迫害,他們轉而參與國家的法律制度而成為律師、法官和立法者。許多華裔加拿大人與自己的社區保持緊密聯繫,永遠尊重華人建設加拿大的歷史和貢獻。
「走向公義之路」很榮幸有機會與其中一些律師或其家庭和社區活躍人士交談,您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的訪談片段。